乾燥花的起源
花藝也是從古埃及文明中開始(現在流行的花束、插花,在當時就已經有了!),埃及人運用乾燥花製作香水及化妝品,將乾燥花壓碎加上油或膏體,製成唇膏及眼影。
古希臘人及古羅馬人也運用乾燥後的花製作成花環和花圈,可以在政治人物、運動員、詩人與戰士頭上看到花冠,象徵榮譽、能力與勝利(像是運動員頭上戴的桂冠),也會用於建築門口、廟宇、市民聚集地、墓碑、婚禮等地點場合。
中世紀(西元476-1492年)時,花草應用於治病及驅魔,教堂有種藥草的花園,提供社區的人們草藥治病。
16世紀時,日本提倡乾燥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(Oshibana),以乾燥花、壓花為媒材進行藝術創作,突破鮮花的限制,讓花朵的美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下去。
到了維多利亞時代(西元1837-1901年),壓花與乾燥花更常出現在歐洲人的生活中,將花與生活其他物品結合,像是製成飾品、裝飾手套與居家空間,也是人與人傳遞訊息的一種方式,突破鮮花的限制,讓花朵的美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下去。
到現今,乾燥花不同於鮮花、獨特的型態與樣貌,加上好照顧、易保存的優點,仍持續吸引著人們,也越來越常見於許多人的生活中。
乾燥花:讓花朵的美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下去
現在對乾燥花的起源已有些了解,接著來聊聊乾燥花的幾個特點,就能知道為什麼經過不同時代,乾燥花至今還是一種流行。